close

最近有樂界同好發文說因為薩克斯吹太久, 發生右手拇指嚴重受傷的情形, 相信現前也有許多朋友遇到同樣的問題, 今天HAKAN想針對著個專題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基本上薩克斯的握法可以分兩種, 第一種是把樂器「往外推」, 此種拿法通常是流行樂樂手在使用, 因為下巴可以抬起, 氣管較通暢, 再來就是看起來也比較帥氣, 身體比較能隨著音樂搖擺。
另一種是讓樂器「靠近身體」, 這種拿法通常是古典樂樂手在使用, 因為古典樂需要很「精準」的按譜演奏技巧, 讓樂器靠近身體才能減少因為⋯⋯「晃動」而導致演奏出錯的機率。
那麼到底採用哪一種SAX握法, 既可以讓拇指比較不容易受傷、吹奏時氣流順暢、身體也可以不緊繃呢?
HAKAN會建議您, 參考知名的薩克斯風大師的姿勢就對了! 那就是讓樂器「微靠」或者「接近」身體的右側, 這樣的姿勢可以讓右手拇指與右手臂都很放鬆。
舉例來說: 早期爵士大師Charlie Parker、Cannonball Adderely、Johnny Hodges、Coleman Hawkins、Michael Brecker, 以及目前線上古典樂大師Claude Delangle、Arno Bornkamp等眾人, 全部都是採用「靠近式」的姿勢, 為什麼呢?
職業樂手需要經常使用「替代指法」吹半音階還有「Trill」的抖音技巧(也就是需經常使用side Bb、side C, high E這三顆鍵, 如照片), 來吹節奏很快的樂曲, 如果你的右手把樂器推得離身體較遠, 用以上兩種技巧時整把SAX會左右搖晃拿不穩使得表演出錯。此問題通常是厲害的職業樂手比較會碰到, 一般人則較少遇到, 但多了解也是有益的, 尤其當您的技巧也進步到需要常用替代指法之後。至於如果您擔心會壓到氣管影響音色的話, 是可以靠自己姿勢的微調來找到「氣流順暢」與「右手放鬆」的平衡點的, 否則上述的大師們也不會都採用此握法了, 謝謝大家!
基本上薩克斯的握法可以分兩種, 第一種是把樂器「往外推」, 此種拿法通常是流行樂樂手在使用, 因為下巴可以抬起, 氣管較通暢, 再來就是看起來也比較帥氣, 身體比較能隨著音樂搖擺。
另一種是讓樂器「靠近身體」, 這種拿法通常是古典樂樂手在使用, 因為古典樂需要很「精準」的按譜演奏技巧, 讓樂器靠近身體才能減少因為⋯⋯「晃動」而導致演奏出錯的機率。
那麼到底採用哪一種SAX握法, 既可以讓拇指比較不容易受傷、吹奏時氣流順暢、身體也可以不緊繃呢?
HAKAN會建議您, 參考知名的薩克斯風大師的姿勢就對了! 那就是讓樂器「微靠」或者「接近」身體的右側, 這樣的姿勢可以讓右手拇指與右手臂都很放鬆。
舉例來說: 早期爵士大師Charlie Parker、Cannonball Adderely、Johnny Hodges、Coleman Hawkins、Michael Brecker, 以及目前線上古典樂大師Claude Delangle、Arno Bornkamp等眾人, 全部都是採用「靠近式」的姿勢, 為什麼呢?
職業樂手需要經常使用「替代指法」吹半音階還有「Trill」的抖音技巧(也就是需經常使用side Bb、side C, high E這三顆鍵, 如照片), 來吹節奏很快的樂曲, 如果你的右手把樂器推得離身體較遠, 用以上兩種技巧時整把SAX會左右搖晃拿不穩使得表演出錯。此問題通常是厲害的職業樂手比較會碰到, 一般人則較少遇到, 但多了解也是有益的, 尤其當您的技巧也進步到需要常用替代指法之後。至於如果您擔心會壓到氣管影響音色的話, 是可以靠自己姿勢的微調來找到「氣流順暢」與「右手放鬆」的平衡點的, 否則上述的大師們也不會都採用此握法了, 謝謝大家!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